网址转到凯发

南宁良庆区:治理城市建筑“噪声痛”的静音模式

[编辑:永太净化设备经营部] [时间:2024-05-24]

  生活的城市,时刻充斥着各种各样喧嚣的声音,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有害于人类身体健康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我们统称为噪声。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开发脚步加快,很多建筑工地在夜间休息时间违规施工,让周边居民难有清梦,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在多地环保投诉中都位居第一,并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噪声扰民为何管不住?谁来还居民一个安静的睡眠?如何让城市夜晚宁静下来,不再让建筑噪声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呢?这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以广西南宁市良庆区构建的建筑工作噪声扰民长效管理机制为例。

  工地频繁夜间施工,居民不堪其扰。2018年7月,居住南宁市银海大道中段的瑞和家园小区的多名业主最近的日子很难熬。本身马路上的交通噪声就不小,随着小区旁边地块进入施工阶段,巨大的施工噪声让他们的日子更难过了。“经常半夜里施工,吵得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小区业主多次向施工方反映,但夜间施工情况并未得到遏制。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家在马路边、工地边的居民并非少数,他们都在遭受着噪声污染带来的痛苦,睡个安稳觉竟成了奢侈之求。

  项目建设工期紧,施工方有难言之隐。以瑞和家园小区边的这个工地为例,该项目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建业一街,毗邻半山雅居、金帝花园、启美新城、景华社区、瑞和家园四个成熟小区,2018年7月开工后两个月内,因噪声扰民所引发的投诉事件高达100多起,面对频频被投诉这一局面,施工方受制于交通管制和施工工艺要求,土石运输、装卸材料以及部分混凝土浇筑,都需要在夜间进行。而工地与瑞和家园等周边小区早已入住,最近的地方只有四五米,虽然做了噪声防范措施,但由于距离太近,效果有限。

  叫停施工存风险,监管方力所不能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检查过程中,发现未持证施工的工地时,遇到施工方反馈其混凝土浇筑确实需要连续施工到夜里,执法队员难以判断其是否出于工艺要求,万一确属工艺需要,又贸然阻止其施工,就会出现房屋质量风险,致使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一味的停工了事。

  早点建好房子是城市发展所需,但在施工过程中确实给周边居民带来阵痛,噪音之扰可能长达数年之久。同时,因为群众反映强烈的原因,受到政府重点关注,项目建设方被列入执法部门重点监管对象,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可谓空前严峻。面对愈发严重的城市噪声污染问题,决不能因为难管而放弃治疗。建设主体、施工主体和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拿出更好的方案,妥善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更高质量地实现城市协调发展。

  针对该项目短时间出现的多起群众投诉案件,引起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破解难题,缓解矛盾,2018年9月,由良庆生态环境局牵头,召集项目方、施工方联合成立了该项目环境问题专项整改小组,从环境污染源头着手,严格执行绿色环保施工。同时协调相关社区、开发商、物业、业主代表组织成立噪声扰民协调小组,协调项目施工方与邻里小区各方关系,沟通处理扰民事务,做好解释工作。经过一年整改,该项目噪声投诉率显著下降,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该案件办理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良庆生态环境局将解决扰民问题与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权衡各利益相关方在生产经营与生态保护当中的平衡点,引导各单位主动向绿色发展靠拢,形成了“良庆建筑噪声管控新模式”。

  深入基层靠前服务 完善信访投诉工作机制。该机制主要是通过向企业积极宣传绿色生产思想,扎实推进施工过程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对接业主开展环境调研,建立企业与业主互信活动,积极处理业主意见,深入探索环境投诉解决途径及权衡社会公共关系平衡点。

  成立该项目噪声扰民问题协调小组,由良庆生态环境局,相关街道办(社区)、项目建设及施工方牵线周边小区物业和业主代表,主动对接各小区物业,沟通处理扰民事务,并以告知形式张贴公示,公示项目扰民协调小组人员电话,建立互信机制,积极处理小区业主反映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

  组织成立噪声扰民监督委员会,由良庆生态环境局牵头,接受处理居民的投诉并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

  成立噪声扰民监督委员会微信群,良庆生态环境局,相关街道(社区)、项目建设方、项目施工方、小区物业及居民代表参与其中。通过微信群监督和及时沟通,积极发挥群众的群防群治作用,有效改善了施工方与周边居民的矛盾,达到了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夜间施工及时告知的目的。

  在日常工作中,项目施工方通过小区物业开展对小区业主的慰问与户外互动活动,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形成互信机制,逐渐扭转业主对项目的态度。

  通过此案件,良庆生态环境局举一反三加强辖区夜间施工排查,成立噪声扰民联防联控巡查小组,并聘请专项工作人员开展夜间巡查工作,细化分解巡查范围,晚上22:00至次日06:00持续开展噪声监督工作,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立即查办。

  同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严防死守,重点对存在夜间超时施工行为的工地进行检查,通过建立长效夜间巡查机制有效遏制了企业夜间违法施工行为,为辖区群众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生活空间。改末端治理为前端推进力促绿色施工卓有成效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良庆生态环境局通过深入学习建筑项目管理方法并运用到辖区建设项目的环保理念提升上,从源头治理,严控环境污染源关键节点,制定环境保护“三防”工作措施,配合标准化设施设备的运用,形成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为绿色施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夯实基础。

  成立项目建设临时协调小组,由生态环境部门,住建、城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指派专门联络员与项目开发商、施工方、周边小区物业及业主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项目建设临时协调小组,对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立行立改,快速解决。

  要求项目建设方建立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生产前工作交底,建立建全环境监控系统、环道喷淋系统、自动冲洗平台、污水排放系统等等硬件设施。每日项目环境工作小组开展早课早巡巡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并安排整改与落实。每日安排专人对环境监测进行统计对比,制定有效地防范措施。通过系统地环境管理,形成长效管控机制,做到制度与责任同步化。

  要求施工现场时刻秉承“降尘防噪,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施工工艺进行改造,同时开拓思维,加强降尘防噪技术创新,使噪声防治再上新台阶,做出新成效。其中,由起初的冲孔桩改为静压桩,由传统的木模改为节能环保的铝模,此举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噪声污染,还提高了生产施工进度,此外,通过改良非特殊部位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缩短每次混凝土浇筑时间,达到晚上不浇筑不扰民的目的。

  要求施工方对钢筋车间、泵车浇筑、材料加工区等严重噪声风险源统筹规划,以避开居民休息时间、避开毗邻小区地理位置为主轴线,确保施工进度高效、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场坪布局。针对高噪声机械区采取降噪措施,设立专项围挡,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同时,在噪声污染影响最低处设立泵车浇筑专项位置,严禁泵车邻街停放浇筑,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色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维,良庆区从构建建筑噪声管控模式出发,充分回应民生关切,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满足老百姓不断提高的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从单纯的严管重罚转换到指导企业绿色施工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致性,充分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结合省情、社情、民情,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9年南宁市良庆各小区入驻率同比显著提高,涉及建筑施工噪声的投诉量不升反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环境噪声改善成绩单。